碧艾香蒲处处忙,五色新丝缠角粽。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配香囊。吃粽子,赛龙舟。祛百病,避五毒。”在端午节的诸多习俗中,制作和佩戴香囊,往往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美好的期待,它不仅被赋予了避邪驱瘟的意义,还是精美的装饰艺术品。
6月15日,端午节前夕,交大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拾趣古法,手作香囊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同学们动手制作出一枚端午香囊,驱邪去恶,香身、赠友。
首先由博物馆志愿者陈宁老师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及庆祝活动,接下来在博物馆老师和陈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开始制作一枚粽子形的香包。

活动现场摆放了多种色彩缤纷的丝线、中药材配成的香粉、五颜六色的吊坠穗子、针线包等制作香囊的必备工具。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各色丝线在老师一步步指导下开始制作。五彩丝线丝丝缠绕,也把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喜悦与期待缠绕进棕形香囊中。一只只精致五彩的香包在同学们拿惯了书本和手机的手中诞生了。闻着传统配方的香薰味,欣赏着手中的作品,交流中讨论着端午节习俗,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在镜头前定格下欢乐的时刻。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学习了传统女红制作,为同学们提供了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