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14:00-16:00,由北京大学宋向光教授所做的题为《当代公共博物馆社会责任与大学博物馆》的讲座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楼A座203室举行。讲座由交大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老师主持。此次讲座由西安市文博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主办,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和西安交通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承办。西安市文物局及下属各单位的文博专业技术人员、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的部分老师和一些交大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主讲人宋向光教授现就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宋教授198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任教,担任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曾担任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讲授博物馆学、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教育、文物法规等课程。曾赴美国史密森学会、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管理。发表博物馆学领域的论文数十篇,出版《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
讲座上宋教授热情洋溢,参与者也认真聆听。宋教授从当代博物馆发展讲起,提出中国博物馆与西方博物馆存在的差异。中国一些人重视藏品,而国际上博物馆作为一个组织,收藏只是一项业务。英文单词museum中,muse是西方女神,负责记忆。中国文化中狭隘的是历史与文物,在研究时要适当脱离中国文化的博物馆回到museum来。宋教授说,当代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应该包括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表达文化特性、促进文化交流、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提供积极有效的学习机会、传播新生活等,而不应仅仅是传统的收藏与供奉,仅仅是祖庙的守护者,而应是新知识的发展,对现实世界的科学认识。宋教授还介绍了几种与我们固有观点不甚相符的博物馆类型,比如说,工业技术博物馆。最后,宋教授就大学博物馆发展及特点做了相关阐释。他指出,大学博物馆要坚持科学理性的底线,坚持严谨宽容的科学研究态度,把培育严谨的学术研究者和高素质的公民、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正确的感觉和提供与实物接触的机会作为目标。

与教授互动
近年来人们对精神消费品的需求日渐增长,去就近的博物馆参观成为许多人双休日的娱乐方式,而到达一个地方旅游,参观博物馆也一般会出现在行程安排上,这说明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的精神消费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个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学,比如说西安交通大学,一般都会有一个大学博物馆。那么,对于博物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身处人才高地的大学博物馆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大家也应该都有过自己的思考。而听完这次讲座,相信参与人员对于相关问题也应该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