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我校第六届文物节第三场讲座——钟明善教授解读碑林中的书法艺术在教二—100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碑林中的书法艺术”。钟教授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朝开始讲起。
关于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钟教授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已有的书法基础。即从秦汉到魏晋,古代的各种字体已基本发展成型。二是政局的稳定。三是经济的繁荣。四是教育的需求和文化交流发展的推动。正是由于这样的种种因素,初唐时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书法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书法领域的初唐四杰“于欧褚薛”,即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和薛稷。虞世南的书法特点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即笔锋藏而不露;欧阳询的字在于“险”而“劲”,另外结构也很好;而褚遂良则精于鉴赏,其代表作有《雁塔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
四位继承前代的书法家过后,钟教授总结讲到了唐代新书体的开创者——颜真卿。并应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话——“学书当学颜”说明颜真卿书法造诣之高。钟教授继续介绍,颜真卿是西安人,祖籍山东,幼时家贫,而习书勤奋。另外他的人品也很好,因此才得以流芳百世。碑林中有他的代表作《颜家庙碑》。
另外,钟教授提到,柳公权也是造诣很高的一位书法家。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赞其“用笔古淡处”之妙和结构之精巧。其代表作《玄秘塔》在碑林第二展室。草书方面,张旭和怀素是当时大师级的人物。张旭有代表作《新千字文》,怀素有《千字文》和《东陵圣母帖》。
钟教授总结道,碑林始建于宋朝,经历了九百多年的风雨,越发显现出历史的厚重韵味。碑林包含了古代完整的书法体系,其中也不乏许多历史名人的墓志。在近代,于右任先生曾通过杨虎城将军捐赠380多方自己收藏的碑,为碑林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钟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关于中国书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钟教授非常乐观。他提到,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下,社会越发展,人民向传统文化回归的心理越强。中国人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路,要牢记民族的优秀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作为讲座的结束,钟教授送了大家三副对联:“心积和平气,手承天地功”,“记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和“吃得苦中苦,故为人上人”。希望能以此激励大家用一种平和而踏实的心态去应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