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65634

首页 > 部门概况 > 政务公开 > 正文 部门概况

2023年博物馆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12-25  点击量:

一、2023年工作亮点

1.博物馆管理更加规范。对照博物馆评估定级标准成立了档案馆、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完成了西迁馆理事会、监事会换届,并把博物馆囊括进来。修订博物馆章程,制定了理事会、监事会和学术委员会章程。

2.展览质量稳步提高。中国陕西农民画艺术数字展馆中、英、俄三语版本上线;赴日本征集日本友人捐赠的书画作品67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加彰显。建设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VR云展厅。

3.数字展厅备受关注。今年接待了130余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参观,成为向社会展示学校发展理念和创新港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领导会见贵宾和洽谈合作的重要场所,各部门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商合作的交流平台。

4.育人工作成果显著。累计接待线上线下参观15.2万余人次,新增“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西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看见博物馆的青春力量》报道我馆利用文博资源育人的案例。出版交大2024年日历《交大藏珍》,让文物充分活起来。

二、2023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详细)

(一)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组织全员认真自学的基础上,聚焦干部“领学”、红色“研学”、部署“践学”,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全年召开馆务会14次,党支部会议15次,支委会7次,学习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习近平论科技创新、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文化思想等,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档案馆、博物馆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及5方面22条落实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二)展览建设

举办8个临时展览:“掇菁撷华-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新入藏文物展”、“追光捕影40年-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摄影学会40周年回顾展、“书法伦理与艺术生态15-中国书法系学生毕业展”和“相逢一夏 未来启程-西安交通大学2003届学生毕业展”、第二届“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临帖展”、“翰墨映初心 丹青铸军魂”中华军旅书画家协会成立作品展、丝路光影——“一带一路”摄影作品集锦巡展和贞石契影——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藏品拓本精粹展。持续支持学生独立策展和引进外部优秀展览。

完成西部农民画馆灯光安装、陕西秦腔博物馆灯光改造,更换博物馆应急灯25盏。持续更新创新港数字展厅展览内容,体现学校发展的最新理念和成果。建设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VR云展厅,方便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已虚拟现实的手段身临其将的访问到数字展厅,更便捷的了解创新港建设的最新动态。

建成中、英、俄三种语言版本的中国陕西农民画艺术数字展馆(线上展览),以国际化的全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也专门做了报道。

(三)藏品征集与管理

新征集碑石、拓片等藏品20件(套),当代书画作品10件。即将赴日本征集日本友人捐赠的书画作品67件,其中包括于右任书法作品一件。核对馆藏碑石二百三十余件。补充拍摄旧藏碑石藏品共计50余件。完成全年校园文物和陈列品资产的建账审核,年初报送年度资产报告,每月与财务对账,报送全校文物及陈列品资产信息月报。

组织开展博物馆消防疏散演练2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培训1次,与保卫处在博物馆联合开展灭火演习1次,对消防通道、库房等部位漏雨、暖气管道漏水等进行维修,确保各类设施和藏品的安全。

(四)文物保护

交大附小汉墓的日常管理和保护。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对汉墓进行三维扫描、高光谱照相;配合央视拍摄附小汉墓宣传片。针对汉墓顶部落砖进行积极开展保护工作。包括对落砖部位进行实时高清监测;联系西安市文物局组织召开了“西安交通大学汉壁画墓保护研讨会议”;联络专家制定《西安交大汉墓抢救性保护实施草案》并进行论证和修改;对墓室外入口处进行钢架加固;校内外积极申请汉墓抢救性保护经费等工作。

(五)参观宣传

创新港数字展厅线下接待参观团体716个,参观量11.23万人次。数字展厅接待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新疆、山西、西藏等省市的领导集体以及延安干部学院省部级领导培训班的多次重要参观。也接待了上海浙江商会、正泰集团等国内外著名企业领导的参观。创新港数字展厅已成为学校领导展示我校发展理念和创新港建设成就的会客厅,为我校的事业发展和战略合作铺路搭桥。

博物馆线下接待参观团体148个,参观量3.42万人次。博物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先后接待了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校长、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副校长、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代表、来自香港大学、淡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所港澳台学校与7所内地高校组成的“两岸青年赛艇文化研习营”的师生代表、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等团体的参观交流与深度体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

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开展交大博物馆“展览预告”、“开幕现场”、“文博育人”、“馆藏探宝”、“传统文化活动宣传”、“中华传统节气宣传”等系列线上宣传共计116期,积累阅读量2万+。开展交大博物馆云上探宝系列活动。其中“高校寻宝——西安交通大学站”采用直播方式探秘隐藏在交大里的宝藏博物馆,通过西安发布微博、视频号、百家号、抖音等同步上线;交大博物馆VR云观展在西安发布文旅版块上线,通过“互联网+云端”新模式,助力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云游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精彩亮相美国内布拉斯加外语周,以国际学生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交大博物馆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六)文博育人

利用展馆、藏品助力学院开展课堂教学,实行“传统文化理论+参观审美体验+艺术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博物馆内开展了“家庭与性别社会学”、“客观因素影响下的书法及主观因素影响下的书法”专业课、“中外美术史”现场课、“性别、科学与美”、“秦腔艺术与文化传承”通识课。为书法系开始“书法与文化产业”专业课讲授博物馆策展;开办全校通识类选修课“摄影课艺术与实践”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依托馆藏特色,强化参观实践体验。开展秦腔及戏曲表演、戏服体验、脸谱绘制、木版年画拓印、瓦当讲解与拓图、皮影戏演出等文博互动实践活动10余场。走进蓝田县前卫镇初级中学、创新港小学、交大幼儿园开展“走进历史 珍爱文化”、“秦腔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等博物馆五进活动。开展“国之瑰宝:谈谈故宫的文物藏品”、“绵亘万里: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千面万象汇长安——从西博展品看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古琴文化雅集《东方古音》”等系列传统文化讲座4场。作客西安新闻广播“探秘神奇博物馆”栏目、西安交通广播“人在职场”栏目,形成馆、校、社会三级联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看见博物馆的青春力量》,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利用文博资源育人的案例,《中国经济网》《环球网》《文博圈》《文博西安》《腾讯网》等国内多家媒体均有关注报道。

(七)研究出版

收集整理与电子采集秦腔著名表演艺术家温喜爱、李继祖、刘随社等秦腔艺术家资料及钟明善老师档案资料,扩充与完善展藏信息,为后期博物馆展藏调整做好准备工作。

联合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三意社共同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秦腔文化传承发展--西安三意社历史源流及未来发展研讨会”联合秦腔艺术研究会召开“秦腔艺术文化工作交流会”,并编辑出版《秦腔艺术报》3期,推进秦腔艺术保护与交流。

从博物馆藏品中选出388件珍贵藏品,联合出版社出版2024年交大年历《交大藏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交大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文物充分活起来。

(八)奖励荣誉

博物馆获批陕西省科学技术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授予的“2023—2027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授予的“西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充分挖掘历史文物中蕴含的廉洁元素,以馆藏文物为设计载体,联合人文学院设计清廉系列海报,荣获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清心妙语”创意征集“优秀作品”称号,并在新华网等平台展播。

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在2023年陕西省第二届“雏凤杯”讲解比赛中,累计斩获五项省级荣誉,同时交大博物馆也获得优秀组织奖。此外,在2022-2023学年度社团评分中,交大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学生文博社荣获“五星级社团”与“文明社团”称号。

一人作品入选2022年陕西省“五个一百”网络精品。

三、问题和不足

(一)未完成的目标任务及解决措施

无。

(二)其他问题和不足及提升措施

博物馆的研究工作相对薄弱。今后要联合学校的相关学科积极争取上级单位项目;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研究的条件,产出更多的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

2023年12月25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六
9:00 - 12:00 13:00 - 17:00( 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