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1.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工作从观众基本情况、观众满意度、观众意见和建议这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到我馆参观的观众组成、观众需求等,为我馆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现场派发、网络问卷和线下访谈三个形式开展。其一,由展厅值班老师、志愿者服务岗服务人员在服务台派发观众评价表,并负责回收;其二,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线上线下广泛传播调查问卷,并引导观众扫码填写;其三,由志愿者代表线下访问观众并做访谈实录。
 
    (二)实施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工作由博物馆宣教部牵头,志愿者团队协助开展。从2022年6月1日开始,2022年8月30日结束。共收集观众调查问卷240份,其中13份问卷由于出现漏填、多次提交等现象作废,有效问卷227份,问卷填写有效率为94.6%。
 
    二、观众基本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参观人群中,以年轻观众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省内观众占大部分。观众参观的主要目的是增长见识、学术研究、休闲娱乐,首次来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占绝大多数,总体参观时间在1-2小时左右。校内外师生为参观主流,同时观众游览目的以科研型和教育性为主,娱乐性为辅。观众对交大博物馆导览服务、活动开展、工作人员服务等方面比较满意,在现场访谈交流中,观众对再次参观、参加互动体验活动表现积极。
 
    2020年以来受到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影响,观众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影响,但未影响我馆面向省内外的宣传计划。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也是教育部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基地之一,经常举办形式不同、主题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大多数观众是通过本馆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上的资讯发布了解我馆,另外也有部分观众通过中国青年报、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发布等媒体平台了解我馆;少部分观众是通过宣传册、学校老师、周边亲友等推介知晓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的。调查发现,博物馆的宣传推广阵地依然是依托内容创作的新媒体平台。
 
    三、调研数据统计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以保护和弘扬西部优秀民族历史文化为宗旨,集教育、科研、收藏、陈列与学术交流多种职能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所以观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数据就极为重要,很大程度上为我馆未来“文化育人”之路提供了思路。以下为具体数据信息:
 
    (一)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方面:
 
    总体来说对观众传统文化不太了解,其中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学,琴棋书画了解程度一般。
 
     
      
       
       | 题目\选项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 琴棋书画 | 6(8.11%) | 14(18.92%) | 30(40.54%) | 17(22.97%) | 7(9.46%) | 3.07 | 
 
       
       | 戏曲文化 | 11(14.86%) | 27(36.49%) | 26(35.14%) | 8(10.81%) | 2(2.7%) | 2.5 | 
 
       
       | 传统节日 | 3(4.05%) | 6(8.11%) | 22(29.73%) | 31(41.89%) | 12(16.22%) | 3.58 | 
 
       
       | 服饰妆容 | 9(12.16%) | 19(25.68%) | 32(43.24%) | 11(14.86%) | 3(4.05%) | 2.73 | 
 
       
       | 传统文学 | 4(5.41%) | 8(10.81%) | 27(36.49%) | 27(36.49%) | 8(10.81%) | 3.36 | 
 
       
       | 古典建筑 | 9(12.16%) | 20(27.03%) | 23(31.08%) | 16(21.62%) | 6(8.11%) | 2.86 | 
 
       
       | 医药医学 | 16(21.62%) | 23(31.08%) | 25(33.78%) | 8(10.81%) | 2(2.7%) | 2.42 | 
 
       
       | 宗教哲学 | 12(16.22%) | 16(21.62%) | 30(40.54%) | 13(17.57%) | 3(4.05%) | 2.72 | 
 
       
       | 民间工艺 | 5(6.76%) | 16(21.62%) | 33(44.59%) | 16(21.62%) | 4(5.41%) | 2.97 | 
 
       
       | 中华武术 | 7(9.46%) | 22(29.73%) | 28(37.84%) | 13(17.57%) | 4(5.41%) | 2.8 | 
 
       
       | 古玩器具 | 13(17.57%) | 29(39.19%) | 25(33.78%) | 4(5.41%) | 3(4.05%) | 2.39 | 
 
       
       | 小计 | 95(11.67%) | 200(24.57%) | 301(36.98%) | 164(20.15%) | 54(6.63%) | 2.86 | 
 
      
    
 
    表1(提示:1代表不了解2代表比较不了解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了解5代表了解)
 
    (二)每年参观博物馆的次数方面:
 
    近70%的观众一年参观博物馆的次数在3次及以下,约25%的观众一年参观次数可达4-6次,只有极少数观众每年参观次数在6次以上。
 
    
 
    图1-观众每年参观博物馆次数统计
 
    (三)能背诵的诗词古文数量方面:
 
    50首以下占17.57%,50-100首占48.65%,100-200首占21.62%,200首以上占12.16%。
 
    
 
    图2-观众能背诵的古诗词数量统计
 
    (四)参与传统文化相关讲座的频率:
 
    近80%的观众一年参加相关讲座的次数在3次及以下,近20%的观众一年参加次数可达4-6次,只有极少数观众每年参加次数在6次以上。
 
    
 
    图3-观众参与传统文化相关讲座的频率
 
    (五)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数量:
 
    约60%的观众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书籍在5本及以下,近25%的观众阅读数量可达6-10本,约25%的观众阅读数量可达10-20本,只有近10%的观众阅读数量可达20本以上。
 
    
 
    图4-观众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书籍数量的统计
 
    (六)观看过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的数量:
 
    约70%的观众观看过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的数量在5部及以下,近25%的观众观看部数可达6-10部,只有极少数观众观看过10部以上。
 
    
 
    图5-观众观看传统文化相关纪录片的数量统计
 
    (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观众的影响程度:
 
    调研对象均认同传统文化增加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增强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了民族意识感和自豪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这些观点。
 
     
      
       
       | 题目\选项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 增加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 1(1.35%) | 1(1.35%) | 12(16.22%) | 30(40.54%) | 30(40.54%) | 4.18 | 
 
       
       | 增强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 1(1.35%) | 1(1.35%) | 12(16.22%) | 34(45.95%) | 26(35.14%) | 4.12 | 
 
       
       | 增强了民族意识感和自豪感 | 1(1.35%) | 4(5.41%) | 10(13.51%) | 27(36.49%) | 32(43.24%) | 4.15 | 
 
       
       | 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 2(2.7%) | 4(5.41%) | 18(24.32%) | 26(35.14%) | 24(32.43%) | 3.89 | 
 
       
       | 小计 | 5(1.69%) | 10(3.38%) | 52(17.57%) | 117(39.53%) | 112(37.84%) | 4.08 | 
 
      
    
 
    表2(提示:1代表不了解2代表比较不了解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了解5代表了解)
 
    (八)与熟悉喜爱传统文化有关因素:
 
    绝大部分人认为是否喜爱传统文化和兴趣爱好有关,其次主要与家庭影响、成长经历、学习文科或理科有关,接着有半数人认为也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少部分人认为与年龄大小、和一些偶然因素有关。
 
    
 
    图6-观众熟悉喜爱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
 
    (九)平时接触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途径:
 
    绝大部分人通过视频媒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其次主要通过实物展览、纸质媒介、课堂讲授、文创产品等的形式进行了解,接着有少部分人也通过博物馆线上云参观和相关知识讲座了解,部分人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
 
    
 
    图7-观众接触传统文化的途经
 
    (十)更倾向于视频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的体裁或形式:
 
    约55%的人倾向于历史短剧的形式,倾向于动画还原的人占25%左右,约16%的人倾向于真人讲解的形式,也有极少数人认为古装网红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图8-观众对视频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的形式倾向
 
    (十一)倾向于购买文创产品的类型:
 
    约77%的人倾向于生活实用类的物品(服饰、饰品、文具等),倾向于工艺品的人占20%左右,也有极少数人认为还有其他类型。
 
    
 
    图10-观众倾向购买的文创产品类型
 
    (十二)认为在传统文化的科普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人认为“缺少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青年人自身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不够重视,缺乏教育资源,教育方式死板、无趣等”为现存问题。
 
    
 
    图11-观众认为传统文化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观众满意度和观众需求、建议
 
    观众满意度。现场派发的观众满意度的5项评价内容“非常满意”选项的占比均在99%以上。其中讲解员的服务质量观众满意度最高,“非常满意”占比100%。
 
    结合满意度占比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的展品质量、场地布置、展览讲解是观众对展览评价的主要参考项目。为提高我馆展览水平,未来需要进一步学习新时代受观众欢迎的展陈布置形式,与一级馆,兄弟博物馆加强交流,提升策展水平。展览讲解方面,争取提高讲解员培训次数和人文素养,打造专业的讲解队伍。
 
    观众需求和建议。
 
    (一)特色展览。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应顺应时代需求,选取特色鲜明,富于创意的主题进行布展守候历史,继往开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受调查者认为博物馆主题特色鲜明、富有创意是高校博物馆吸引其前来参展的重要原因。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应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坐落高校等特点,依据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更新与补充布展内容,推出能让观众即觉耳目一新又有强烈归属感、熟悉感的展品,避免千篇一律。
 
    (二)文化创意。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应立足传统,推陈出新,不断深入发掘馆藏文物的文化价值,推出具有本馆、本校特色,做工精致,匠心独具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凝聚于文创产品中,在盈利的同时扩大高校博物馆的影响力。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受调查者普遍倾向于生活实用类,如服饰,饰品,文具等文创产品。我馆应在文创产品设计、原创保护、市场调研、宣传手段等方面着重下功夫,推出受消费者喜爱,平价实用,别具韵味的文创产品及周边。
 
    (三)宣传推广。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应继续注重开发融媒体宣传手段,综合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对博物馆及馆内文物进行宣传,讲好文物故事,科普文物知识,结合传统线下讲座等形式,以新的手段及宣传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扩大高校博物馆的影响力。
 
    (四)服务质量。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作为对外开放的公益类文化场所,在线下无法提供讲解服务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让观众的观展体验得到有效保障,并继续加强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提升志愿者们的文博服务素养,进而成为博物馆的有生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
 
    2022年12月23日